重症康复科 李鹏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2020年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各族人民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湖北武汉,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中心,而打响湖北保卫战第一枪的则是一群身穿白色战衣的最美逆行者。武汉胜则战役胜,武汉胜则人民胜,武汉胜则中国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和指挥下,全国4万多驰援湖北的白衣战士,一时间从各省市汇聚到了心脏地带,他们用双手和爱心,托起了武汉人民的希望。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无所畏惧,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病魔抗争,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群众。黑暗是会令人恐惧的,也是令人无助的,然而医务工作者用他们微弱的身躯给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全国人民,点亮了那盏通向胜利的明灯。新年过半,武汉的疫情已控制,全国各地的病人也基本稳定,回首我们抗疫的曲折道路,荆棘重生,道路上洒满了医务工作者的鲜血和泪水,武汉胜利了,湖北胜利了,中国胜利了!
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也时刻准备着奔赴抗疫的第一线,每天都在媒体中关注着湖北的抗疫情况,同时也紧跟国家卫计委的步伐,做好对新冠疫情防护和学习,把自身的临床工作做好、做精、做细,丝毫不放松警惕。抗疫中感人的一幕幕,无时无刻都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新冠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倒在了疫情的前线,抗疫先锋张继先主任,带领她的团队在疫情最凶猛的初期,身先士卒的冲在了最前面,把大量抗疫的宝贵经验积累并分享给了每一位加入战斗的同志。随着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迅速建立,十余所方舱医院的改造成功,还有金银潭、协和医院等三级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我们让疫情逐步稳定了下来。钟南山院士亲临一线,指导抗疫工作,给全国人民吃下了定心丸,钟老的每一次重要讲话和抉择都是指南针。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提出的血液净化方案和方舱管理理念都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难题。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降低疾病的死亡率,众所周知,轻症者易痊愈,重症者最危急,一旦进入危重期,那么患者面临死亡就是一线之间,然而又有那么一群行者,他们是医务人员中的特种部队,我称之为“重症行者”。ICU从来都不是一个老百姓愿意提及的区域,但就是在这样一群重症行者的攻坚克难下,无数的危重病患转危为安,同死神擦肩而过。以协和医院杜斌教授、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为代表的“重症八仙”,在这次抗疫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每一次查房,每一次操作,每一次诊疗方案的制定,都让危重患者获益,也让生的希望得到了延续!
何为重症?引用协和医院王小亭教授的一句话,“重症就是死亡前的暂停时刻”。我们没法阻止死亡的来临,但我们面临命悬一线的患者,却能够用自己医疗技术为那些垂危的患者缓解疾苦,正是由于我们重症人的付出和努力,才让更多的悬崖峭壁旁的患者,走回到了安全地带。新冠病毒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敌人,它让病人的肺部成了活靶子,一旦肺部损伤加剧,心、肾、脑等其它脏器都会受累。在这次战疫中,我们重症人运用呼吸机、ECMO、CRRT等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帮助患者度过了一关又一关。抗疫在线的会议中,我每每看到重症大咖们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逐步推广,内心为之一振,不由得产生佩服,同时也从一线的同道的临床经验中学习了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人们往往说天使最美丽,白衣天使便是医务工作者的最高赞美,就在这群带有“翅膀”的逆行者中,最希望有翅膀的竟然是她们,我们医务工作者中的护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的重要性。4万多的逆行者中,重症护理人员就超过了5000人,她们奋战在最苦、最累、最危险的一线,每一次的吸痰、每一次的有创操作,都是对心理和精神的巨大考验;每一次的翻身、每一次的俯卧位通气,都是对体力和耐力的考验;每一次操作CRTT机器、每一次重症超声的评估,更是对专业水平的检验!她们做到了,驰援武汉的她们圆满完成了任务,零感染的回到了家乡,这是高兴的,也令人敬佩的!武汉疫情已得胜利,返乡的重症行者们泪别可爱的湖北人民,他们用自己的真爱,保护了武汉、保卫了湖北!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秋去冬来,2020年已近岁尾,全国疫情已平稳,回眸一年时光,抗疫战斗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身为一名重症医生,虽未能奔赴前线战场,但是在家中的我仍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待自己,积极学习防疫、抗疫的知识和技能,跟随重症大咖一起探索重症专业的最新问题,并积极参加各类的培训和学习,取得相关的资质。雷锋同志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中脚踏实地的做了一个平凡人所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重症行者在日复一日中成长,但在人们眼中我们可能仅仅做的是苦累脏的工作,但是每一次的插管抢救,每一次的血流动力学评估,每一次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都让人汗流浃背,但是病人转危为安,也让我心中得以慰借。重症十年,历经磨难,在这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我看见远处的光亮,那是重症前辈发出的,我相信脚踏实地,追寻着导航灯光迈步走下去,一定会让人类的疾苦消失,也一定会让人们的爱充满整个人间。重症行者,大爱无疆!
上一条:建院三周年征文作品赏析之二:《藏在镜头里的感动》
下一条:建院三周年征文作品赏析之四:《疠难吞志,医道铸新》 |
返回列表 |